发布者: 骆黎明 所属单位:厦门市集美区宁宝小学 发布时间:2022-02-28 浏览数( -) 【举报】
教学目标:
1. 正确读写生字新词。
2. 通过概括小标题,把握课文内容,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。
3. 结合重点句子,感悟五壮士勇于献身、大无畏的英雄气概,在此基础上,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读出五壮士视死如归、宁死不屈的精神。
4. 通过第2、6自然段的学习,认识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,了解其表达效果及并能在练笔中运用。
教学重难点:学习点面结合,既关注群体,又聚焦个体的人物描写方法,并尝试运用。
教学过程:
一、激情导入,识“壮士”
抗日战争期间,在太行山一带,传诵着一个感天动地的故事。这个故事,它曾经深深地震撼着当时的中国人,也必将带给现在的中国人和未来的中国人以深深的震撼。今天,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,齐读课题《狼牙山五壮士》。
你觉得课题哪个词应该读重音,试试。
看出课题的题眼了吗?为什么用“壮士”而不是“战士”?
二、初读感知,直面“壮士”
1.出示第一组词语,开火车读。(出示第一组词语:全神贯注、昂首挺胸、居高临下、斩钉截铁、热血沸腾、惊天动地、气壮山河、坚贞不屈)边看着插图,边读读这组词语,读完后你有什么样的感觉?
2.出示第二组词语(大举进犯、横七竖八、坠落山涧、粉身碎骨、叽里呱啦、纷纷滚落);读了以后有什么感受或想说的?
3.从这两组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?
4.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,写了哪些事,学着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吗?
三、点面结合, 聚焦“壮士”
1.现在我们就聚焦这五位壮士,默读第2自然段,小组合作完成:圈——哪个词语概括了五壮士正在做的事;画、品——作者是怎样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的,摘录下关键词,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;读——带着你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。
人物 | 怎样描写 (摘录关键词) | 描写方法 (语言、动作……) |
2.文中哪个词概括出了当时五壮士正在做的事?“痛击”换成“打击”如何?
3.哪些描写体现了五个战士痛击敌人?
“沉着、才、狠狠地打”从神态、动作来体现他的沉着冷静。班长马宝玉是怎么指挥战斗,如何你是班长,当敌人一步步逼近时你会怎么指挥,怎么说?
“打、吼、喷不完、满腔怒火”从动作、神态体现他的英勇无畏。
“抡、浑身”从动作来表现他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。宋学义是怎样抡起手榴弹的,谁来示范一下,我们边作动作,边来读一读。
“绷得紧紧的、全神贯注”从神态刻画出他们的严肃认真、一丝不苟。全神贯注是怎样的神情,谁来演一演。我们带着这样的画面来读一读。
4.虽然我们未曾亲历那场战斗,但五壮士痛击敌人的场面活灵活现财呈现在我们面前,这是因为作者在描写时……(抓住特点),那可不可以把句子调换一下?(要把人物形象写得好,还要注意所描写的要符合人物身份。)
5.仔细地观察这一段你发现了什么?
为了拖住敌人,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,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。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,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。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,让敌人走近了,才命令狠狠地打。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,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。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个一圈,好使出浑身的力气。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,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。战斗进行了很久,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。在崎岖的山路上,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。
6.师生接读。
6.现在我们也运用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,写一写我们最拿手的花样跳绳活动。
四、小结提升,再会“壮士”
作者运用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,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团结勇敢的战斗团 队,感受到了每一们战士的英勇顽强,他们不愧是“壮士”。让我们再次以饱满的激情齐读课题。